資訊詳情
弘揚“三大法寶” 提振干事創業精氣神丨記蘇信環境的一次黨課
為了進一步加強企業作風建設,切實有效提升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,今天上午,蘇信環境特別邀請中共蘇州市委黨校姜春磊老師為蘇信環境黨員、管理層及入黨積極分子開展《弘揚“三大法寶”,提振干事創業精氣神》思想專題黨課,為大家講述蘇州“三大法寶”的基本內涵與時代價值,教育引導蘇信人繼承紅色血脈,發揚光榮傳統。
培訓期間,蘇州市委黨校姜春磊老師認真講解了蘇州“三大法寶”的深刻內涵。各參培人員就“張家港精神”、“昆山之路”和“園區經驗”結合自己工作實際,深入淺出的進行對照,相互交流學習心得,感悟蘇信人的擔當和使命,學習氣氛活躍。
何為蘇州“三大法寶
2005年9月,蘇州市委、市政府首次把“張家港精神”“昆山之路”“園區經驗”概括為“三大法寶”。
2018年10月12日,《人民日報》頭版發表《蘇州敢為人先敢拼闖》,文章指出蘇州干部群眾始終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,咬住發展不放松,抓住農村改革、鄉鎮企業發展、上海浦東開發開放等重大歷史機遇,形成“張家港精神”“昆山之路”“園區經驗”三大法寶。
01 張家港精神—“拼”
“團結拼搏、負重奮進、自加壓力、敢于爭先”的“張家港精神”,突出一個“拼”字。
張家港人在艱苦奮斗中勇敢甩掉貧窮帽、率先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實踐中,唱響了“團結拼搏、負重奮進、自加壓力、敢于爭先”的張家港精神,匯聚起奮發圖強、奮力實干、奮進爭先的磅礴力量,成為見證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從站起來、富起來到強起來的一個文明窗口。
02 昆山之路—“闖”
“敢想、敢當、敢為”“不等、不靠、不要”“唯實、揚長、奮斗”的“昆山之路”,重點一個“闖”字。
昆山堅持“不等不靠、埋頭苦干、搶抓機遇、開拓創新”,以“敢想、敢當、敢為”“不等、不靠、不要”“唯實、揚長、奮斗”為標志的昆山之路,在實踐中凝練昆山精神和昆山特色價值觀,從創建自費開發區、探路出口加工區到連續十多年位列全國百強縣(市)前茅,闖出了一條“昆山之路”,成為中國道路的一個地方范例。
03 園區經驗—“融”
“借鑒、創新、圓融、共贏”的“園區經驗”,注重一個“融”字。
以“借鑒、創新、圓融、共贏”為精神內核,堅持把改革開放、科學規劃、學習借鑒、自主創新、善治圓融、合作共贏有機統一起來,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開放型經濟、現代化治理、信息化服務相輔相成,是推動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進程中的強大助力,展現了廣大黨員同志初心使然和使命所系的自覺能動性,是新時期守初心擔使命的實踐典范。
提振干事創業精氣神
具體來說,團結拼搏、負重奮進、自加壓力、敢于爭先的“張家港精神”,艱苦創業、勇于創新、爭先創優的“昆山之路”,借鑒、創新、圓融、共贏的“園區經驗”,使拼、闖、融的精神匯聚于蘇州改革開放的生動實踐。拼出來的張家港精神,闖出來的昆山之路,融出來的園區經驗,是全體蘇信人踐行初心目標的方向指引,更是我們全體蘇信人提振干事創業精氣神的精神動力。
樹立積極進取精神
要打破思維定勢,在工作中敢想、敢干、敢闖、敢試,建立一整套有利于推動蘇信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。
樹立敢為人先精神
各部門要制定遠期目標和近期目標,立足主業、開拓創新,向著做強、做大的目標不懈奮斗努力。
樹立敢于擔當精神
要有“精細化”的理念,把細致、精致、極致的標準貫穿于各項工作中;要不怕困難、敢于擔當,在大事難事面前不退縮、勇作為。
當前
黨史學習教育正在蘇信環境全面開展
全體蘇信人
將深入學習領會“三大法寶”內涵
弘揚“三大法寶”精神
聚焦工作
以勇往直前的戰斗意志
分秒必爭的拼搏勁頭
與時俱進的實干作風
在蘇信環境的發展征程中勇當先鋒
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
信息中心